政治主体性

作品数:33被引量:10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刘俊祥黄满忠朱映雪虞崇胜黎继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书城》《理论与改革》《青海社会科学》《东岳论丛》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土地政治: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实践逻辑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4年第6期48-57,共10页杜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居环境建设实践与生活治理机制研究”(22BSH0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土地秩序是土地政治的起点。不同于土地政治的权利起点,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实践过程具有土地秩序调控的政治意涵,维系了农民与村庄、国家和市场的均衡关系,赋予土地政治以村庄、国家和市场关系调适的实践面向。土地政治奠定了乡村善治...
关键词:集体土地制度 土地政治 乡村治理 政治正义 政治主体性 
典型报道与群众政治主体性--以吴满有报道为中心的再考察被引量:2
《现代视听》2021年第6期37-41,共5页袁欣远 李海波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源流研究”(项目号:2019BXW006)阶段性成果。
典型报道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新闻传统,也是中国现代新闻业的一个独特景观,对于理解党报以及政党政治本身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吴满有报道为中心,将典型报道放置在革命政治的大框架下进行重新考察,从一种更为...
关键词:典型报道 吴满有 动员体制 主体性 
从“政治萌化”到“反政治萌化”:当代青年政治主体性的建构、再构与重构被引量:21
《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6期102-106,共5页马川 孙妞 
2018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青班专项课题“青少年自创文化符号的道德引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政治萌化”是当代青年在新媒体时代政治参与的公开性表达方式之一。自兴起以来,“政治萌化”逐步得到了主流媒体的首肯。而饶有趣味的是,2020年初,作为发起人的青年主动扛起了“反政治萌化”的大旗。从“政治萌化”到“反政治萌化”,...
关键词:政治萌化 反政治萌化 青年 政治主体性 
文治秩序与士人主体——论北宋士大夫政治主体性之形成被引量:2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85-91,共7页王博 
宋朝君王奉行"以文治国",北宋士大夫在君主"礼遇"之下结合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而被塑造出以往士人所不具有的政治觉悟及政治诉求。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政治身份,即政治上的自我,得以建立,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政治主体意识。北宋士大夫更明...
关键词:士大夫 政治主体性 北宋文治 政治文化 
当代中国政治主体性构建
《学理论》2018年第3期63-65,共3页孙瑜 张晶 
"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2014)"资助
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基于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在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
关键词:当代中国 政治主体性 政治主体构建 民主政治 
一种伦理民族主义是否可能:论章太炎的民族主义
《中国哲学年鉴》2016年第1期406-406,共1页张志强 
在晚清时代,章太炎是一位主张“齐物平等”至高理想的“有学问的革命家”,同时也是“排满革命”的民族主义主张的提出者。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是在与立宪派的康有为和梁启超、持“金铁主义”说的杨度、无政府主义者以及自由主义的严复的论...
关键词:金铁主义 民族主义 排满 杨度 章太炎 种族融合 齐物 政治主体性 
新时期中国农民启蒙的政治面相——以农民政治主体性崛起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学术界》2016年第11期55-67,共13页李卫朝 郝炜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期中国农民启蒙研究"(项目编号:12CZX081)的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政治、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农民的政治主体性迅猛崛起,先后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民的政治觉醒、村民自治与农民的政治参与、进城务工与农民的...
关键词:农民启蒙 政治主体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村民自治 进城务工 
从“弱势”到“多众”——德勒兹对哈特、内格里政治主体理论的影响被引量:3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第2期55-62,共8页吴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德勒兹与鲍德里亚现代性批判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CKS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3/B13020334和2013/B14020223)的资助
哈特和内格里在他们的"抵抗三部曲"中创造了一个可以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解放目标的政治主体:多众。这一概念针对后资本主义时代中劳动范式发生转变的现实,重构了无产阶级理论。然而,在对该理论的叙述中,哈特、内格里并未提及作为无产...
关键词:弱势 多众 资本 政治主体性 
扭转治安构序之无分之分——朗西埃的政治主体性视野
《宜宾学院学报》2015年第10期34-39,共6页赵思曦 
朗西埃以全新的言说方式将"政治"与"治安"区别开来,但又并未割裂二者之联系。这一区别为无分之分进入政治之实打开了全新空间:传统治安秩序下的平等原则充满了不确定与偶然性,而充满异见与争论的政治之场域则将其普遍化;治安秩序下的主...
关键词:无分之分 治安秩序 扭转 
论儒家民本思想与当代中国公民政治主体性养成被引量:3
《东岳论丛》2015年第6期149-153,共5页张长虹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存在着消极性、被动性及无序化等问题。从儒家民本政治思想的视角看,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极有益部分,如爱民,仁政等思想,对于促成公民政治主体性是具有参照意义的。具体而言,则需要从公民文化、公民自...
关键词:儒家思想 政治主体性 民本思想 政治参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