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贾应生[1] Jia Yingsheng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98-105,共8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佛教生命哲学研究”(15XZJ001);甘肃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扶持计划项目“宗教文化与西北民族地区地方治理研究”
摘 要:内在精神道德是文化的内核,社会文化的本义就是引发和培育人的内在精神道德。无论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还是中华文化,都将文化定义在人的内在精神道德性上,而中华文化因其在精神道德建设上更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国家推动性、群体学习修养与传承性、先于法治性等优势,因此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断绝。近代西方的现代化转型扭转了文化的这种本义,使文化走向外在化,结果导致了人类精神道德的衰落和社会的普遍失范。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应当回到培养人的意义上来,倡导不离物质条件但不执物质利益的文化理想,重塑道义价值观,将文化建设修养化,坚定地发挥国家促进精神道德文化建设的制度作用,这样才能努力建成以中华文化为立场的现代高层次社会文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