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哲学意蕴再研究  被引量:2

A Reinvestigation into Adam Smith’s Labor Division Theory and Its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福公 徐强[1] Zhang Fugong;Xu Qiang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  处:《东吴学术》2019年第6期104-111,共8页Soochow Academic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我国健康人格培育问题研究”(18BZX016);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马克思工艺学笔记的翻译与研究”(18ZXC0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古典经济学中,配第、曼德维尔和弗格森的分工思想及其理论得失构成了斯密建构其分工理论的思想史前提。而斯密的分工理论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特别是在财富来源问题上存在着从劳动分工向劳动一般的重要逻辑转换。斯密分工理论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分工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问题,其中工场内部分工的主体性功能构成了劳动生产力的主体向度,社会分工和交换关系的客观效应则构成了劳动生产力的客体向度。由于斯密尚未严格区分两种分工,因而陷入了"泛分工论"的窠臼。斯密的分工理论既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提供了重要支撑,又对他的思想推进造成阻碍。

关 键 词:斯密 分工 劳动生产力 泛分工论 社会唯物主义 

分 类 号:F27[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