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蔡瑶 Cai Yao
机构地区:[1]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高教探索》2019年第12期74-79,共6页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美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协同机制比较研究”(项目号18CKS054)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大学价值观教育责任深植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需要。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价值塑造的制度设置,从社会历史条件和课程理念内容两个方面对其变迁进行分析,可分为四个阶段。通识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呈现出大学与国家紧密的互动关系,国家因素是通识教育这一价值塑造机制确立的关键,而大学也通过价值观教育传递核心政治信念和实践公共价值诉求,塑造国家公民。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隐形而不隐性”的价值共识责任却出现因迎合现实而缺乏引领,糅杂多元而解构共识的危机。这也为我国现阶段提领价值共识的大学价值观教育设计和实践提供了经验教训。
分 类 号:G64[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