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白江江 宗新玲 高维东[1] 曹光材[1] 霍爱鑫 BAI Jiangjiang;ZONG Xinling;GAO Weidong;CAO Guangcai;HUO Aixin
机构地区:[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肛肠外科,陕西延安716000 [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免疫风湿科,陕西延安716000
出 处:《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年第23期138-140,共3页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摘 要:20世纪70年代,黎介寿院士发现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再次手术探查后易发生复杂肠外瘘。经过对此现象长期不懈的研究,黎介寿院士在1995年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概念,并于1997年发表了首篇关于EPISBO发生、发展的论著[1]。EPISBO是腹部手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2]。Stewart等[3]报道90.00%的术后早期肠梗阻是EPISBO。吴咸中院士[4]报道EPISBO的发病率为0.06%~14.31%。夏建福等[5]报道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后EPISBO的发病率为5.30%。肖兴元等[6]回顾分析了512例结肠直肠癌手术,其中23例(4.49%)发生EPISBO。研究[7]报道EPISBO是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72%(20/259)。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