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晞耘 Huang Xiyun
机构地区:[1]北京语言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19年第12期72-80,共9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摘 要:基于西方文化的陌生视角和敏锐的感受力,巴尔特关于俳句的思考超越了通常的认知,带给我们全新的启示。巴尔特认为,俳句的"季语"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实际上隐含着诗人的生命感受,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作用;俳句对细微差异和偶发事件的高度敏感则使其摆脱了概念化、普遍性以及陈旧的语言表达,成为一种个体化、感性的审美形式;西方文化倾向于赋予一切事物以过多的意义,因而充斥着各种理论、学说和意识形态,而仅由17个假名构成的俳句则恰似对意义的"脱脂",避免了因为充满意象、意蕴而令人窒息;俳句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生命力,能唤起业余爱好者的创作欲望,说明文学获得拯救的某种可能性也许就存在于以俳句为代表的诗歌之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