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飞春[1] ZHANG Fei-chun
机构地区:[1]石家庄市中医院肛肠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痔病外治法重点研究室
出 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年第11期1485-1487,共3页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痔病外治法研究室;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13200)-痔组织内微循环血流变学特征初步研究;东直门医疗管理集团科研资助项目(20111010)-嵌顿痔组织内血管及淋巴管形态学变化初步研究
摘 要:痔病中医诊疗观最重要的模式变化是“辨病”向“辨病辨证结合”的转变,这种模式变化的确切机制是中医肛肠病学理论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代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对痔病的论述看,造成痔病诊疗模式转变的原因与中医痔病名逐渐增多和中医外科医事制度(疡医掌肿疡、溃疡)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有关,表现为痔病名的多样性(牡痔、牝痔、脉痔、血痔)和痔病程演变规律(痔演变瘘)惟一性之间的矛盾。《内经》作者建立了基于痈疽类病传变病机的《内经》痔病学术思想,为构建基于“辨病辨证结合”模式的痔病中医诊疗观奠定了理论基础。痔病观演变背景下的《内经》痔病学术思想研究,对中医肛肠病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