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伟伟[1] Liu Weiwei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出 处:《哲学动态》2019年第12期93-100,共8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哲学视阈下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15JJD720011);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工智能的意向性瓶颈问题研究”(201521);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人工智能的语义学基础研究”(201503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语义学问题的研究渗透在作为大数据思维基础的大数据整体技术-物理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它在关于大数据哲学-科学-技术三者之间的关联互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由大数据技术与科学的“形而上”抽象所凝结的大数据哲学思维也为传统语义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意义问题方面,大数据思维强调意义丰富性与具体性的融合、意义动态性与规范性的整合以及意义主体性与语境性的统一;在指称问题方面,大数据思维坚持指称“非确定性”的理论态度,并且趋向于指称的语境基础构建;在真理问题方面,大数据思维遵循“新归纳主义”的语言真理观立场,从语用层面出发展开语言真理的认知活动,从而为整体语境基础上的语言真理观模型构建开辟了新的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