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莹
机构地区:[1]北京航天总医院
出 处:《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年第12期65-67,共3页Modern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a
摘 要: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缺损形状常呈楔形而得名[1]。目前临床上对于楔状缺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复合树脂修复技术,但是由于病损形成原因复杂,牙齿颈部应力集中,缺损形状固位力差,充填物周围环境复杂等原因,使得粘接修复成为治疗中的难点[2,3]。自酸蚀粘接剂是对牙本质进行酸蚀处理及粘接的粘接剂,上世纪90年代3M公司率先提出了"牙本质处理"及"湿粘接"概念,而后自酸蚀粘接剂开始应用于临床。发展至今,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自酸蚀粘接剂为第六代或第七代粘接剂,具有同时酸蚀牙本质及牙釉质的功效,在大多数树脂充填患者中可省去釉质酸蚀的步骤,具有高效、便捷、酸性温和、术后敏感性低等优点,很受临床医师欢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