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欧阳哲生[1] 左玉河[2] 阎书钦[3] 李帆[4] 郑大华[5] Ouyang Zhesheng;Zuo Yuhe;Yan Shuqin;Li Fan;Zheng Dahlia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2]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 [3]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4]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5]湖南师范大学
出 处:《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1期4-23,共20页Historiography Bimonthly
摘 要:民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中国仿效西方建立起一套现代意义上的学术体制,创建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术门类和学科体系,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想,出现了一批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著作。近年来,人们对民国时期的学术发展较为关注,但也出现了“褒奖有加而分析不足”的偏向,将当时有限的、相对的学术自由加以夸张、美化,对民国学术发展的内外机制缺乏深入理解,对民国学者的成就及其局限缺乏理性分析,进而得出了不少错误结论。这种偏向无疑是需要加以纠正的。如何看待民国时期的学术成就及其局限?如何把握民国学术发展的内外原因?为此,本刊专门约请了五位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究。这些文章,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为理论指导,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审视民国学术发展状况,着力探讨制约民国学术发展的内外机制及其影响,分析民国学术发展的基本轨迹及其总体特征,以期对民国学术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和准确的历史定位。
关 键 词:学术体制 学术自由 民国学者 民国学术 内外原因 学术成就 多维度审视 学科体系
分 类 号:G64[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