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金星宇 Jin Xingyu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19年第6期64-72,共9页
基 金: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研究》(15CKS00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解放日报》是革命时期塑造与评价毛泽东形象的重要媒介。《解放日报》对毛泽东形象的整体诠释经过历史生成、正面呈现以及侧面评价三个具体阶段。在生成阶段,毛泽东形象形成于革命实践,完善于革命理论,并经过社会评价而丰富,大体表现为领袖形象、理论形象、社会形象。在呈现阶段,毛泽东的领袖形象呈现为“为国”“为民”“为党”形象,毛泽东的理论形象呈现为“交锋者”“纠偏者”“建构者”形象,毛泽东的社会形象呈现为“可亲”“可信”“可感”形象。在评价阶段,国内外和党内外各界群体从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思想的指导价值,崇高的精神品质三个方面对毛泽东形象加以肯定和认同。历史和实践表明,《解放日报》对毛泽东形象的塑造和评价,有助于凝聚全党思想共识,清算与批判党内外错误思想,进而为推动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实践进程提供基本经验积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