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歧义性羡余否定现象探析  被引量:1

An Analysis of Ambiguous Redundant Negation in Chines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蔡淑华[1] 李成娜 CAI Shuhua;LI Chengna

机构地区:[1]长春理工大学

出  处:《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128-133,共6页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羡余否定是近年来倍受国内学界所关注的语言现象,许多著名语言学家都对其进行过专门研究,目前对该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成果多集中在句法结构、表义功能及其适切的语用条件等几个方面,但是对在交际中阻碍人们正确理解话语的歧义性羡余否定现象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这就使得从认知学、语用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歧义性羡余否定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歧义的原因展开研究成为必要。歧义性羡余否定的三种典型结构形式是“差点儿没VP”“好不A”和“不要太AP”,而每种结构形式都有表示肯定、表示否定和既可表示肯定又可表示否定三种表义形式;每种结构形式在交际过程中之所以形成歧义都与交际语境、会话原则以及文化认知模式和认知主观性的影响和制约有关。

关 键 词:歧义性羡余否定 认知学 语用学 文化学 

分 类 号:H030[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