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鹏翔[1] 许琼冠[1] 李强[1] 罗孟亚男 成凯 谢镇明 付宙锋
机构地区:[1]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南570311 [2]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治疗科,海南570311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年第2期383-387,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7332)
摘 要:目的探讨类表皮生长因子域(EGFL)7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研究采用大鼠TBI模型,分别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BI后1 h、6 h、24 h、3 d、7 d和14 d的EGFL7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挫伤周围皮层和海马区的EGFL7、Ⅰ型跨膜蛋白(CD34)表达。应用Transwell小室技术研究EGFL7基因沉默对神经干细胞(NSC)和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系统的CD34、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p)-AKT蛋白表达。结果EGFL7 mRNA和蛋白水平在TBI后24 h显著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并持续至少14 d(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TBI大鼠挫伤周围皮层和海马区EGFL7和CD34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1)。EGFL7-siRNA表达载体转染组NSC-HUVEC共培养系统的CD34、AKT、p-AKT、PI3K蛋白相对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EGFL-7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参与TBI后神经干细胞的血管生成。
关 键 词: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 脑损伤 PI3K/AKT通路 血管生成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