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小鼠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及对大脑HMGB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桂芳[1] 杨孟丽[1] 常玉霞[1] 高石娟 谭伟丽 李天晓[1] 陈雪梅 

机构地区:[1]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年第2期387-391,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2017年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9412017Y0205)

摘  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脑梗死小鼠中的作用机制及对大脑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1)细胞分离、鉴定。选择入组C57小鼠5只,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传代后培养、备用;采用流式细胞仪完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2)动物实验。选择入组C57小鼠40只,随机取小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剩余30只小鼠采用线栓法完成脑梗死动物模型建立,建模成功后分为模型对照组、溶剂组与干细胞组各10只。假体手术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常规喂养,溶剂组注射5%200μl鼠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干细胞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10~6个,干预后30 d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炎症因子及HMGB1水平。结果(1)倒置显微镜下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不一,形状多为梭形;传代培养后第3代细胞增长迅速、排列具备一定的方向性,多呈旋涡状生长,但是细胞界限不清;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3占1.4%,CD73为98.6%,CD90为99.1%,说明分离获得的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干细胞组干预后1 d、10 d、20 d、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溶剂组、模型对照组(P<0.05);溶剂组干预后1 d、10 d、20 d、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3)干细胞组干预后30 d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显著高于溶剂组与模型对照组(P<0.05);干细胞组干预后30 d 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均显著低于溶剂组与模型对照组(P<0.05);溶剂组干预后30 d IL-6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溶剂组干预后30 d IL-10、TGF-β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4)干细胞组HMGB1水平显著高于溶剂组与模型对照组(P<0.05);溶剂组HMGB1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用于小鼠脑梗死有助于减少神经缺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能促进脑组织中HMGB1释放。

关 键 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梗死 神经缺损 炎症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线栓法 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