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魏兰涛 闫昱杉[1] 肖丽勇 郑鑫[1] 许丽颖[1] 李明[1]
出 处:《肿瘤基础与临床》2019年第5期446-449,共4页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摘 要:目的探讨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因素以及及护理工作对尿崩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收集相关病例资料信息。开颅切除术和经蝶入路切除患者各50例,手术后患者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的尿量及其比重。全程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评分。结果术后共39例患者出现尿崩症,50例接受开颅切除术的尿崩症患者有24例尿崩症(48.0%),50例经蝶入路切除的患者有15例尿崩症(30.0%,P=0.023)。其中9例轻度及11例中度患者在给予补液治疗后明显好转;19例重度患者接受了抗利尿激素制剂治疗,效果良好。尿崩症发病比例与手术方式(P=0.023)、肿瘤大小(P=0.024)、浸润性(P=0.004)以及肿瘤是否突破鞍隔(P=0.034)相关,而与性别(P=0.478)、年龄(P=0.893)、肿瘤内分泌类型(P=0.556)、手术切除程度(P=0.111)无关。护理质量不会影响尿崩症的发病比例(P=0.803),但接受良好护理的患者术后每日尿量明显低于接受合格的护理患者(P=0.001),且持续时间也明显降低(P=0.001)。结论垂体肿瘤的手术方式、肿瘤大小、浸润性以及肿瘤是否突破鞍隔影响尿崩症的发生,开颅切除术后尿崩症比例较经蝶入路切除术高,平均尿量更多,持续时间更久。良好的护理工作虽不能降低尿崩症的发病比例,但可以有效降低每日尿量和持续时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