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志勇[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出 处:《戏曲艺术》2019年第4期16-23,共8页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清代戏曲‘花雅同本’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18YJA760007);中山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资助项目“清代皮黄戏剧本编目与研究”(18WKZD20)
摘 要:清乾隆间钱德苍编《缀白裘》的两篇序中记载一种名为"梆子秧腔"的腔调,李调元《剧话》认为"秧腔"是弋阳腔之音转。结合史料记载和剧本文献,梆子秧腔本质上也是一种吹腔,是梆子腔和弋阳腔融合的产物。清代前中期,梆子腔在迅速崛起时展现出强大的涵容特质,吸收昆腔、弋阳腔艺术优长而衍生出类如梆子秧腔、昆梆等梆子腔的变体,对剧坛产生深刻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