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艳[1] 贾璇 谢新水[2] Yang Yan;Jia Xuan;Xie XinShui
机构地区:[1]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2]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48
出 处:《学习论坛》2020年第1期46-54,共9页Tribune of Stud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类型视角下行政人员人格构建机制研究”(12CZZ024)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专项项目“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17VZL01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西方学界关于公共行政思想的发展历程存在不同的理论解读。当回到公共组织本身抽取出主观-客观、内部-外部两重维度时,可发现百余年来公共行政思想经历了组织内结构功能-组织内行为过程-组织外环境战略-组织外公民价值的三次转变,构成了一个"反Z字形"的逻辑上升过程,且在这三次转变过程中,暗含着从组织内部到组织外部、从组织客观要素到主观要素的两大转向。然而,囿于组织本位主义意识形态,聚焦于组织中"人"和组织外"环境"的转变进程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随着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社会的来临,公共行政思想开始了新一轮的螺旋上升进程。这一方面意味着公共行政的制度主义建构走向终结,另一方面也开启了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建构之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