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艳[1,2] 郑伟慧 姜琳 兰霞斌[1,2] 陈超 ZHANG Yan;ZHENG Wei-hui;JIANG Lin;LAN Xia-bin;CHEN Chao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310022 [2]浙江省头颈肿瘤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2
出 处:《肿瘤学杂志》2019年第12期1103-1106,共4页Journal of Chinese Onc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2645);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LGJ18H160002)
摘 要:[目的]探讨淋巴结阳性腮腺原发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淋巴结阳性腮腺原发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病理类型和淋巴结分期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6例淋巴结阳性(pN+)腮腺癌中,涎腺导管癌8例,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56.3%。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位置主要在同侧腮腺区(88.9%),其次为同侧颈部Ⅱ区(11.1%)。pN+腮腺癌的5年生存率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7%和60.0%。涎腺导管癌和非涎腺导管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87.5%(χ^2=3.355,P=0.067);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8.6%和87.5%(χ^2=4.604,P=0.032)。8thAJCC pN1、pN2和pN3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6.7%和50.0%(χ^2=1.052,P=0.591),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5.0%、33.3%和50.0%(χ^2=1.469,P=0.480)。[结论]p N+腮腺癌中涎腺导管癌的比例较大。腮腺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位置主要位于同侧腮腺区和Ⅱ区。涎腺导管癌是pN+腮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较8thAJCC pN分期能更好地评估pN+腮腺癌预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