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虞法[1] YU Fa
机构地区:[1]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伦理学研究》2020年第1期50-58,共9页Studies in Ethics
基 金:湖南省社科青年基金“运气视域下的道德责任问题研究”(17YBQ026);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哲学视域下的证据本性问题研究”(18YJC720018);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政治认同视域下的爱国美德研究”(17B177)
摘 要:常言道:不知者无罪。很多情况下无知的确可以成为开脱责任的理由,但也并非总是如此。什么条件的无知可以(或不可以)开脱责任?为什么?这是有关道德责任的知识条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将对当前两种主流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各自理论的优缺点来揭示人们在面对某些无知情形时进行责任判断的深层困境。然后通过引入道德责任的两面观来解释这一困境的产生,并为如何应对提供建设性意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