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CTA与3D-DSA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蔡洁波[1] 罗武锋[1] 蔡跃豪[1] 

机构地区:[1]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22000

出  处:《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5期35-37,共3页China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实施3D-CTA、3D-DSA检查,均进行介入治疗。比较3D-CTA与3D-DSA的诊断效果,分析3D-CT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脑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的检测情况;评定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90例患者实施3D-DSA检查确诊为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87例,87例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共检出动脉瘤92个;实施3D-CTA检查共检出动脉瘤90个(其中误诊2个),漏诊2个,诊断符合率为95.7%(88/92)。3D-CTA与3D-DSA对各部位脑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与3D-DSA对脑动脉瘤形态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对直径<3 mm的脑动脉瘤检出率100.0%显著高于3D-CTA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个动脉瘤实施介入治疗后Raymond分级:1级84个,2级8个。结论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运用3D-CTA对病灶部位、形态的诊断结果与3D-DSA相当,且具有无创性,但对微小病灶不如3D-DSA,临床需根据实际状况合理选用,辅助患者的介入治疗。

关 键 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破裂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 

分 类 号:R743.35[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