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涛[1] 孙建军[2] LIU Tao;SUN Jian-jun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院区神经外科,北京102100 [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191
出 处:《中国医刊》2020年第4期356-35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
摘 要: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硬脑膜下、蛛网膜外形成的急性或慢性出血,最后形成的血肿。根据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3d内)、亚急性硬膜下血肿(3d至3周)及慢性硬膜下血肿(3周以上)。下面就各种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分开进行描述。1慢性硬膜下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过程在3周以上,常在老年患者脑萎缩后硬膜下间隙加大的基础上发生,有时因长期的硬膜下积液,在脑组织搏动或晃动过程中发生了桥静脉的撕裂出血而逐渐形成。形成机制假说有高渗透压学说、新生毛细血管学说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学说等[1-2]。慢性硬膜下血肿扩大的主要机制是血肿液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高,具有抗凝作用,血肿包膜新生毛细血管不断破裂出血所致[3]。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