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冰子 陈述海 邹浩[4] 冯玉杰[4] 张炳远[4] 朱呈瞻 Dong Bing-zi;Chen Shu-hai;Zou hao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山东青岛266003 [2]山东省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 [3]日本德岛大学消化器移植外科,日本德岛770-8503 [4]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山东青岛266003
出 处:《肝胆胰外科杂志》2020年第2期122-128,共7页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00490,81600691);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6GSF201221);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2016046);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2019010668)
摘 要:肝脏再生是一个古老又神奇的命题,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调控肝脏再生的启动、维持和终止。肝内不同区域的肝细胞再生能力不同,而且其多倍性特征也在肝脏再生和肝脏稳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肝细胞、胆管细胞、肝祖细胞以及间充质干细胞都可以作为肝脏再生的细胞来源,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损伤诱导了最适合再生的细胞类型,阐明新生肝细胞的来源具有重要的再生医学价值。深入研究肝脏再生有助于解决如何加速肝再生,逆转肝纤维化,利用再生医学寻找肝衰竭的新疗法,扩展肝切除术特别是老年人肝切除术的适应范围和平衡肝脏移植供体受体的基本生存需要等一系列临床问题。现我们结合最新的研究,对肝再生的内源性细胞来源这一主题进行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