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溪[1] 涂险峰[1] CHEN Xi;TU Xian-feng
出 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12-119,共8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野中的荒诞戏剧研究”(14CWW005)。
摘 要:在研究让·日奈的荒诞剧《女仆》时,应首先悬置“荒诞”概念,避开荒诞派戏剧经典批评理论将剧中一切解释为人类荒诞处境之象征而对其内在意义和逻辑不予深究的简化论阐释模式,而具体解析其中的游戏规则,亦即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意义上的“语法”。《女仆》主人公依次扮演他者的身份游戏,造成了自我和他者之间的个体错位、主体的二元性和两可性,以及角色自身的多元裂变,致使身份表演变成高度复杂的“影子戏”。其中,欲望和死亡两个乐章,借助这一身份游戏的结构以特殊形式展开,最终,主人公的自我实现与自我逃避被置于一种双重性、暧昧性的“语法”关系之中。《女仆》通过某种看似荒诞、错位的身份游戏,为我们演绎了自我与身份的关系、自我与他者之界如何由维特根斯坦式的语言游戏所构成,并揭示了它们对于游戏规则、思维方式以及背后的生活形式的依赖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