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溪

作品数:17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尤奈斯库荒诞剧后经典叙事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写作》《英语广场(学术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1世纪全球流行文化的多维反思
《艺术广角》2024年第5期115-130,共16页艾士薇 陈溪 魏晨 吕政慧 何彦霄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构视阈下的中国新时代文艺评论研究”(22VRC099)阶段性成果。
流行文化不只是大众基于娱乐而追随的文化类型,还是他们不断实践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流行文化也反向构筑了大众的思维模式。如何思考新时代以来在全球流行的文化,成为文艺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建构视阈下的新时代...
关键词:流行文化 当下性 多维反思 
今天,我们如何想象“AI”——人文主义者的一场对谈
《写作》2021年第3期21-30,共10页杨庆祥 叶李 陈溪 龙子珮(整理) 刘宇欣(整理) 李金悦(整理) 李佳涵(整理) 
武汉大学人工智能问题融通研究专项课题“人工智能写作的技术路径、伦理困境与法律风险”(项目编号:2020AI005)。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地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存图景。人的思维逻辑、语言逻辑、主体意识乃至日常生活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人工智能“渗透”或“侵入”的痕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庆祥教授与武汉大学文学院师生就人...
关键词:人文主义 人工智能 主体意识 文化想象 
身份游戏与语言游戏——荒诞派戏剧《女仆》的维特根斯坦式释读被引量:2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12-119,共8页陈溪 涂险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野中的荒诞戏剧研究”(14CWW005)。
在研究让·日奈的荒诞剧《女仆》时,应首先悬置“荒诞”概念,避开荒诞派戏剧经典批评理论将剧中一切解释为人类荒诞处境之象征而对其内在意义和逻辑不予深究的简化论阐释模式,而具体解析其中的游戏规则,亦即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意义上的...
关键词:让·日奈 女仆 身份游戏 语法 维特根斯坦 
论《国王正在死去》对“死亡恐惧”的双重伦理规训
《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6期79-87,共9页陈溪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八批特别资助项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与荒诞派戏剧研究"【项目批号:2015T80826】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于荒诞派戏剧的传统解读模式和经典阐释路径之外,关注尤奈斯库戏剧《国王正在死去》中的"死亡恐惧"和与之相关的"伦理规训"过程,并结合作家自身的创作理念与相关思考,力图对这一荒诞派经典作品提出新的观照视角和作出新的文本解读...
关键词:尤奈斯库 《国王正在死去》 “死亡恐惧” “伦理规训” 双重性 
汉字勾勒人生——评小说《字行天下》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6年第3期50-51,共2页魏雪 丁佳雯 陈溪 
武汉大学杜青钢教授的测字小说《字行天下》,一经出版即在文化界引起了轰动,读者蜂拥而至,评论界争相评介。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和中国著名作家毕飞宇联袂为其作序,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部奇书呢?笔者怀着无比的好奇心打开了...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 毕飞宇 仓颉造字 文学奖获得者 古典文化 生活智慧 世态人情 达度 《子夜》 中法文化 
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语言游戏中重新“等待戈多”
《长江学术》2014年第2期49-55,共7页陈溪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资助项目;编号:2010M521455
荒诞派戏剧传统批评话语对《等待戈多》的解析,过多集中于"戈多"可能对应的实体及具体象征意义之辩,"戈多"的永不出现也因落入存在主义哲学式的阐释窠臼而成为人生之空洞、绝望和无意义的象征。然而,"戈多"并非抽象静止的概念,而是在戏...
关键词:等待戈多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 生活形式 荒诞剧 
算术、语文学与犯罪的“滑稽剧”——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看尤奈斯库的荒诞剧《上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第3期97-102,共6页陈溪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面上资助项目(2012M521455)
尤奈斯库戏剧《上课》既充满暴力色彩和荒诞意味,又极具语言哲学意蕴,但通常阐释偏重前者,将其视为对强权统治及其非理性机制的嘲讽和批判,却往往忽略其中独特而深刻的语言哲学内涵。对后者的考察可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形成意味深长的...
关键词:尤奈斯库 《上课》 维特根斯坦 语言习得 算术 语文学 犯罪 
语言“异托邦”中建构的荒诞“生活形式”——尤奈斯库《秃头歌女》中的语言“异位移植”现象研究
《法国研究》2014年第2期67-73,共7页陈溪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面上资助项目<多维视野中的边缘荒诞剧研究>(项目编号:2012M5214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研究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尤奈斯库的作品《秃头歌女》中形式各异、丰富怪诞的戏剧"语言游戏",认为其类似于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词与物》中提到的"异位移植"(les hétérotopies)现象,《秃》剧为代表的各种荒诞剧语言变形也是...
关键词:秃头歌女 尤奈斯库 福柯 异托邦 维特根斯坦 生活形式 
感受“他者之痛”——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野中的创伤话语分析被引量:3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2期70-76,共7页涂险峰 陈溪 
"国家985工程"武汉大学"语言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建设跨学科创新平台"项目(985yk008)
印度学者维娜.达斯在以哈桑.曼陀小说《打开》为例分析"他者之痛"的文学想象时,引述维特根斯坦《蓝皮书和棕皮书》中的片段为"感受他者之痛"的伦理呼吁提供某种哲学支持。"他者之痛"的论题在维特根斯坦的代表著作《哲学研究》中得到了...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打开》 他者之痛 创伤 不可言说 
博尔赫斯叙事作品中的“无限性”
《写作》2011年第4期14-16,共3页陈溪 
博尔赫斯的作品向来被认为贯穿着非理性和神秘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论,尤其是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之关系常常表现出混沌无序、变化无常的特点,充满偶然、宿命与神秘色彩。但与具有类似特色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作品等不同的是...
关键词:叙事作品 博尔赫斯 无限性 现实主义小说 非理性 神秘主义 人的世界 神秘色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