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常州213000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年第7期1480-1486,共7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摘 要:目的 分析慢性根尖周炎与慢性牙周炎患者根管内细菌定植情况.方法 选取50例牙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感染状态分为慢性根尖周炎组(21例)及慢性牙周炎组(29例).记录两组组织切片Brown&Brenn染色结果 ,比较两组根管内细菌定植阳性检出情况,并对比两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结果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患牙根管内几乎全部有细菌定植,感染情况最严重部位为根尖1/3,牙本质小管内侧是感染集中区域,细菌侵入的最深深度几乎贯穿整个牙本质;慢性牙周炎患者组织切片Brown&Brenn染色结果 与慢性根尖周炎相反,其细菌定植主要集中在牙本质小管外侧,患者牙根表面可见紫染杆状菌、丝状菌聚集成团或成丛,有生物膜样结构形成;慢性根尖周炎组根冠1/3、根中1/3、根尖1/3牙本质小管内侧细菌定植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组,根冠1/3牙本质小管外侧细菌定植阳性率明显低于慢性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根尖周炎组细菌定植侵入深度整体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根尖周炎组根冠1/3、根中1/3细菌定植深度明显低于慢性牙周炎组,根尖1/3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部位不同感染状态组患者的各侵入深度细菌定植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絮状无定形基质中可见大量杆菌、球菌镶嵌,根管壁上可见其以生物膜形式附着或直接侵入牙本质小管内部,或在管间牙本质内呈不规则分布;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根表面暴露牙本质小管开口处可见不同形态细菌散布或簇集成团,牙本质小管内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入.结论 慢性根尖周炎与慢性牙周炎感染状态不同,二者牙本质小管内细菌定植情况也有明显差异,前者患牙有较高的细菌定植阳性率,且以生物膜形式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