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海颖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
出 处:《神州》2020年第10期47-47,共1页
摘 要:《西洲曲》诗意朦胧,许多研究者对此诗的解读都大不相同,这首诗的时间、地点、人物,叙述视角等都朦胧晦涩,难以达成统一畅通的解读。《西洲曲》的解读存在三个争议较大的问题:一,诗歌的描绘的主人公是谁,以谁的视角进行叙述;二,诗中出现的地名在哪,主人公的居所在哪;三,诗歌内容是否存在四季变化。本文通过对诗中“梅”和“莲”两个意象的分析,浅谈这三个问题的解读。《西洲曲》首句“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中有两个“梅”字,关于这两个“梅”的理解,有各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个“梅”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以游国恩先生为代表,他在《谈西洲曲》中提出,“梅”很可能就是诗中女子的名或姓。第二种说法以卡戈先生为代表,他认为“梅”字应与“欢”字同义。“欢”在南朝乐府民歌中所用较多,一般指“欢郎”,是当时女子对情郎的称谓,且“忆梅下西洲”与“闻欢下扬州”等句子句式相同。第三种说法认为,“梅”就是梅花,“下”为落下,即梅花落下。至于第二个“梅”,大多数研究者都理解为都理解为真实存在的梅,或是梅花,或是梅枝,可以折了寄往江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