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珊 张敏(综述)[1] 恽文伟(审校)[1]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

出  处:《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0年第3期285-288,共4页Journal of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

基  金:常州市卫计委青年人才科技项目(No.QN201714);常州市科技局应用基础研究项目(No.CJ20180071)。

摘  要: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PVS),最初是由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和法国生物学、组织学家Robin提出的,又称为Virchow-Robin间隙[1]。它是神经系统内的正常解剖结构,由软脑膜随着穿支动脉和流出静脉进出脑实质的延续形成,外界是神经胶质界膜,内界是血管外层,随着血管树一直延伸至毛细血管水平,最终胶质界膜与血管外层融合成盲端。它既是脑组织间液排出的一个主要通路,又具有一定的生理和免疫功能[2]。在一些情况下PVS会扩张,在MRI上通常表现为位于穿支动脉供血区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等信号的,表现为大于2 mm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的结构[3],称为血管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只有具有典型血管形状的病变和那些沿着穿支血管方向的病变才被认为是EPVS。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EPVS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以EPVS的发生机制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

关 键 词: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认知功能 血脑屏障 胶质淋巴系统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