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鲥鱼的合作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邵乃麟 徐钢春[1] 胡光春 高建操 聂志娟[1] 李全杰[1] 孙毅 

机构地区:[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81 [2]安徽长江渔歌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38300

出  处:《科学养鱼》2020年第3期81-83,共3页Scientific Fish Farming

摘  要:缅甸鲥又称孟加拉鲥、印度鲥,学名(Tenualosa ilisha),属鲱形总目、鲱形目、鲱科的鲥属。其同绝迹20多年的中国鲥(Tenualosa reevesii)外形相近、肉质相媲美,且同属于鲥属,是仅存的鲥属洄游性鱼类,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缅甸除6-9月的禁渔期外,常年捕捞鲥鱼作为渔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每年我国和孟加拉国从缅甸进口大量的野生缅甸鲥。但随着对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每年的野生鲥鱼产量呈现逐级下降,鲥鱼的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缅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这样的国际友好合作背景下,中方利用自身技术结合缅方政府力量和民间渔企资源,共同进行鲥鱼物种的保护和开发成为一种新的合作途径,将为洄游性鱼类跨国科研合作的研究做出重要参考。

关 键 词:洄游性鱼类 合作途径 过度捕捞 科研合作 鲱形目 一带一路 野生资源 孟加拉国 

分 类 号:TS9[轻工技术与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