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姚溪 Yao Xi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 处:《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第1期82-89,共8页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美当代女作家小说中渐变的身体话语所传递的女性主义诉求(1980-2000)”(SWU1909546)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追溯当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会发现,以身体为视角展开的创作和文学批评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长期以来的文学共名与失语状态逐渐消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被大量译介,大众消费欲望的膨胀刺激文学创作抒发多重价值观,导致部分作品相较于早期而言更显世俗化、个人化、物质化倾向,而以自我书写为表达途径的“身体写作”成为这种倾向的典型体现。以陈染、林白、徐小斌、虹影、卫慧、棉棉、周洁茹为代表的女作家在90年代的文坛崭露头角,她们率先将女性个体生存经验融入创作,躲避甚至背离宏大叙事和传统性别规则,张扬官能感受,譬如性、性取向、性暴力等,这就要求她们以此种身体全景描写为基础还原真实又丰富的妇女情感,引导笔下的主人公走出主流叙事和男性叙事的双重迷阵。但是,学界对于“身体写作热”褒贬不一,从不同角度评说,人文主义赞扬的身体表达或许就是道德立场批判的身体想象。反思由此产生:90年代的女性身体写作如何接纳并阐发了西方身体理论?它是否已经变异为商业形态的躯体暴露?反之,评论家的视野是否存在盲区?应当遵循怎样的研究思路才能提炼出“身体”背后的身份意识?今日对于既有学说、作家作品、名家评论进行再解读,是为了引发反思与共鸣,同时为新的身体写作提供叙事思路。而再解读的第一步便是正视女性身体写作现象的复杂面相,因为它实际展示的是90年代中国知识妇女的个人现代性体悟,其本质是作家对人生境遇的理解,对女性生存处境的艺术再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