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强 Sun Qiang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5-11,共7页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野中的‘人权’研究”(19YJC710062)。
摘 要:关于人工智能对人权影响的认识分为积极与消极两派,前者将AI视作为人类服务的客体,认为AI会帮助人享有更好的人权,后者认为AI将取代人并带来社会关系、人的存在状况的巨大改变。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技术异化导致人的主体性丧失,今天的AI也带来了自我价值与主体性迷失问题,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统治的批判也印证AI造就的技术理性统治将带来对人的更为深入的控制。人工智能负面人权影响的根源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对此可能的规范路径在于,近期路径是在AI设计中融入保障人权的价值理念,用技术实现人的最优发展;远期路径是将AI技术掌握于国家手中,造福全体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