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诗学中“言志说”与“缘情说”之间的逻辑张力及其调和途径  

On Logical Tension and Reconciliation Path Between“Willing Expression Theory”and“Predestination and Affection Theory”in Ancient Poetic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宋烨 Song Ye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

出  处:《艺术评论》2020年第1期112-122,共11页Arts Criticism

摘  要:中国诗歌"言志"与"缘情"的两大功能自《诗经》形成的时代就已发轫,并在后世逐渐发展成为诗学理论中最重要的两大命题。然而从逻辑上看,"言志说"与"缘情说"之间却一直以来存在着某种隐约的张力。一方面,我们的古典诗歌史上并非只流传下来抒怀表志的诗作,这使得"诗言志"这个命题无法涵盖那些言志范围之外的作品;另一方面,诗人的情感经常会表现出挣脱严肃志趣而趋向行乐的倾向,这就使它很难保持与"诗言志"精神的相协一致。事实上,两者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言志"之作对"缘情"之作的内容起着制约性的作用,"缘情"之作又反过来拓展着"言志"之作的固有范围。而最终能起到消解两个命题之间张力的作用,使其走向和谐统一的还是"思无邪"这个影响深远的古老观念。

关 键 词:言志 缘情 情志合一 思无邪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