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 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47-57,共11页Journal of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当前大数据已经应用于侦查实践中,成为获取情报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将有用的情报信息转化为证据,进而应用于司法实践,却缺乏相应制度性规定,严重影响了大数据的应用效用和价值。借助实证分析法,对近年来大数据材料在司法审判中的应用情况予以分析,发现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借助理论证成大数据证据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大数据证据的应用奠定基础。通过大数据证据与其他证据种类的对比分析,对大数据证据在证据体系中的地位予以明确,最终为大数据的实际应用提供积极有益支持。大数据证据的证据属性应当从关联性和真实性着手,大数据证据的关联性应更关注弱相关性,以此验证大数据证据与案件事实的相关关系。大数据证据的真实性则需要通过要素化的方式,对大数据、大数据载体和介质、大数据方法和大数据内容四个方面进行鉴真。通过大数据证据与其他法定证据种类的对比分析,发现大数据证据以"综合性"和"重方法"作为其与传统证据种类的区别点,应当视为独立的证据种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