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伟 YANG Wei
机构地区:[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第2期38-47,共10页Yangtze Jiang Literary Review
基 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七年’文学中的别、车、杜现象研究”(项目编号:HB19ZW005)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人大“文研班”,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的简称,于1959年9月21日举行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后历时5年,共举办3届,至1964年10月结束,培养学员约111人。在“文研班”开办期间,在周扬的建议下,中国人民大学在1963年9月到1964年10月又开办了一期文学进修班,培养学员约46人。“文研班”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合办,办班方针、师资和课程设置,则直接受中宣部和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周扬的制约。人大“文研班”在六十年代前期曾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带领文学理论学科重建的许多学术骨干,都出身于“文研班”。但迄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极少,许多从事当代文学评论的专家,也未见得知道有过人大“文研班”。这是很遗憾的。本文在收集和“抢救”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叙说“文研班”的史事a,由此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复杂进程的了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10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