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章清[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文史研究院
出 处:《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3期94-96,共3页Social Sciences Digest
摘 要:20世纪初年"新史学"的成长,既影响史学观念的变化,还改变着"存史"的方式。治中国近代史的学者由此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这既是历史遭逢巨变的时代,也是史学观念与史学方法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此所带来的影响的是,历史书写所揭示的"有",往往基于"普遍历史"所昭示的"目的论"立说。过于关注这样的"有",舍弃的很可能是更为重要的"无",况且"无"也并非不能提供信息,所呈现的实际是另外的"有"。因此,关注于历史中"无"的一面,既可以突破"有"的樊笼,也有裨于呈现"无"所包含的"有",重建近代中国的历史叙述,也当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