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希辉[1,2] 莫代山 Wang Xihui;Mo Daishan
机构地区:[1]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 [2]国家民委武陵山片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38-45,共8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武陵山区散杂居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研究”(WHCY2018A04);“武陵山区散杂居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18DFWH-066);“武陵山区散杂居民族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DYWH1802)阶段性成果。
摘 要:武陵走廊是位于我国内陆腹地的物资与文化通道,伴随着散杂居民族的迁徙、流动与定居,武陵走廊逐渐形成了散杂居民族和自治主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场景。蒙古高原南迁的蒙古族及其先民、云贵高原东迁的白族及其先民和华南北上的侗族及其先民共同构成了武陵走廊人口数量最多、分布也相对集中的散杂居群体。在民族交往交流与文化互动的恒久过程中,散杂居民族体现出文化变迁与文化固守并存、文化认同与边界意识明显、文化寻根与文化重构交融的重要文化特征。强化散杂居民族的走廊研究视角,对推动建构有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体系、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走廊学”学科体系建设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