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梁秋 Liang Qiu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010 [2]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30
出 处:《学术交流》2020年第1期55-64,共10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理论在东欧的发展与演变研究”(17CKS025);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启示”(17KSE334)。
摘 要:赫勒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与批判是从阐释现代性的三种逻辑及其之间的关系开始的,在赫勒看来,现代性是异质的和多元的,它由技术的逻辑,政治统治(权力)的逻辑,社会地位、功能和财富划分的逻辑构成,这三种不同的逻辑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保持平衡不被打破是现代性存在的基础。然而,在当代社会,现代性的三种逻辑之间脆弱的平衡已经被打破,造成了现代人的生存危机。与此同时,历史的宏大叙事已经走向了衰落,出现了后现代政治状况,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赫勒从后现代视角出发,诉诸后现代历史意识的培养和生成,强调在后现代的异质性中重建多元性的统一,从而建立一个令人满意的社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