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校校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创新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苏纯[1] 章志荣[1] 谢明珠 廖思涵 

机构地区:[1]常州工学院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2]勤益科技大学工程学院,中国台湾台中41170

出  处:《大学教育》2020年第6期170-172,共3页University Education

基  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2019JSJG290)阶段性成果;常州工学院教学建设重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机制专业校际合作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A3-4403-18-003)阶段性成果;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机械类新生转型教育调查与研究”(2018152Y)阶段性成果;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常高校机制专业校际合作现状调查与研究”(2018016Z)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与“双一流”等高水平大学相比,许多地方高校在学生交流意识以及学校推进学生交流的力度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方式拓宽思路、深挖资源,转换思维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对校际协同育人的指标要求。文章立足于本科毕业设计与海外科技夏令营的校际合作实践,从组织模式、过程监管、闭环管理等方面分析问题并给出建议,思考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带来的启示。

关 键 词:新工科 校际合作 本科毕业设计 海外科技夏令营 闭环管理 

分 类 号:G642.0[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