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5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顾宏[1] 阮汝娟 卢小冬[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26500

出  处:《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年第4期507-510,共4页Modern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Gastroenterology

摘  要:目的研究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采取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失血量、中转开腹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疼痛(VAS)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相关血清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胆囊三角无粘连者手术用时、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胆囊三角粘连者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P<0.05)。观察组胆囊三角粘连者中转开腹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囊三角无粘连者术后VAS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胆囊三角粘连者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较对照组(12.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应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显著优化胆囊三角粘连者手术情况,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其术后恢复,还可减轻炎性应激反应,且并发症少,生活质量较高。

关 键 词: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 胆囊后三角 胆囊三角 解剖入路 胆囊三角粘连 

分 类 号:R575.6[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