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梁永红 Liang Yonghong
出 处:《辞书研究》2020年第3期34-42,共9页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汉语发展演变数据平台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13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X(VD)比Y还Y”是1978年以来才逐渐使用的比较句,它是用差比的形式表达极比的概念,其中Y的构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其主要功能是指称,但能通过“还”的压制调整出陈述功能,同时由于“还”为程度副词,所以由压制调整出来的语义还必须具有特征[+量度义];二是Y具有[+量度义]特征,其主要功能是陈述,但是能通过“比”的压制调整出指称功能。“X(VD)比Y还Y”并非真值比较,而是表达说话人情感、态度的一种方式。说话人的视角或出发点是比较主体X,其情感或态度既与比较基准Y有关,也与表评价的“还+Y”密切相连。通过历时考察发现,1978年以来“X(VD)比Y还Y”在使用数量增加的同时,其构成情况及语用色彩也都有一定的变化:Y的类型越来越丰富,句式的语用色彩也不再单一。这些变化使得这种句式更好地满足了人们表达的不同需求,同时也填补了“比”字句表达上的空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