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概念场主导词的语义分析及其历史演变  被引量:2

The Semantic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Dominant Words in“zhebi(遮蔽)”Concept Field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浩垒[1] Wang Haolei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民族和谐语言研究与应用中心,贵阳550001

出  处:《辞书研究》2020年第3期119-125,共7页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基  金:贵州省教育厅项目“‘拦截’‘遮蔽’‘掩饰’概念场主导词的历史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2ZC038)的成果。

摘  要:表示对“光线、气味、声音”等的遮挡,汉语中有一个“遮蔽”概念场,概念场主导词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两种类型的变化:一是新词替代了旧词。先秦概念场主导词“掩”“蔽”和两汉新生的“障”,至迟在宋代被魏晋新兴的“遮”取代。二是新词未能替换旧词。“障”魏晋南北朝有较大发展,成为主导词,但未能替换此前的主导词“掩”“蔽”,唐之后反而又一起被其他新词替代;明清产生的“挡”,在现代汉语中与“遮”的地位相当,亦不构成替代关系。概念场主导词的历时更替往往是其内部词义系统的“拉力”和外部词汇系统的“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义项单一的新兴概念很容易成为概念域的主导词。主导词核心义域基本重合,其义域的扩大与缩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词语的兴衰变化。

关 键 词:“遮蔽”概念场 主导词 语义分析 历史演变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