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楷书章法特征及其对当代楷书创作的启示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紫轩 罗红胜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出  处:《书法赏评》2019年第6期38-43,共6页Calligraphy Appreciation

摘  要:楷书从东汉时期萌芽,历经魏晋时期发展至成熟,到唐代已称完备。"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楷书再也不曾取得能与唐代相匹敌的伟大成就",1在达到如此巅峰的同时,森严的唐法也使得楷书逐渐褪去了抒情功能,唐以前楷书多变的结构与神秘莫测的笔法,逐渐被程式化的结构与用笔取代,更有专门的文章记载与论述楷书的用笔与章法,如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等。程式化的楷书用笔在盛晚唐达到顶峰。此时,楷书的章法日渐整饬,形成了纵有行,横成列的规范格局。唐末、五代之后民生凋敝,战乱频起,文化遗产遭到极大地破坏,"在宋朝前三期,书法尚未走上正规的轨道",2随后,欧阳修以其具有前瞻性的书法理论,掀起了一场对唐法的改革--"尚意书风",而苏轼的理论与实践实为这场"改革"中的中流砥柱,由此而出现了打破唐楷固定范式的新面目。

关 键 词:书法理论 唐法 唐楷 尚意书风 理论与实践 文化遗产 欧阳询 民生凋敝 

分 类 号:J29[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