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玉锋 Yang Yufeng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音乐研究》2020年第3期13-17,102,共6页Music Research
摘 要:作为一首久为传唱的骊歌,《送元二使安西》自创作完成之时,就走上了经典化的道路。入乐演唱是该诗在唐代传播的重要途径,唐人多以《渭城曲》称之,而绝少以《阳关曲》称之。唐代的《阳关曲》是一种胡地的曲调,产生于《送元二使安西》之前,所以《送元二使安西》并非与《阳关曲》同物异名。将此诗与《阳关曲》《阳关三叠》看作同一事物,起源于苏轼等人对“声”“叠”“句”的错误理解。“声”“叠”是音乐演奏的形态,而后人以文本之“句”解音乐之“叠”,是无法还原已经失传的《阳关三叠》的歌唱方式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