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文化之于思政理论课立体化教学的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海梅[1] 

机构地区:[1]湖北理工学院

出  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10期83-83,共1页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基  金: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矿冶文化在高校全课程立体化育人格局中的价值意蕴探究”(项目编号:2018kyy08);湖北理工学院教学研究课题重大项目“高校全课程立体化育人格局的构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项目编号:2018A08)成果之一。

摘  要:生产工具的制造水平是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而矿冶活动则是生产工具发展的基础。人类制造工具的历史从一开始的石器制作、制陶,发展到后来的青铜和钢铁冶炼,矿冶活动成为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文化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化"是文化最根本的含义。文化源于自然,是自然经由人类生产之后的"人化"。矿冶实践是人类认识并改造自然的重要活动。

关 键 词:矿冶文化 思政理论课 文化起源 物质生产活动 人类生产力 钢铁冶炼 生产工具 立体化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