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云度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39-45,共7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现代中国价值观念史”(18ZDA02)。
摘 要:中国传统哲学在价值观领域的重要命题之一是“群己之辩”,“群”与“己”观念与“人我”“公私”“天人”“理欲”等问题的讨论密切相关。明清以来,生活世界出现了结构性变迁,与此同时,西学传入,“己”的观念经历了“私”的彰显后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重构,与之相对,“群”观念的内涵也被逐渐丰富。梁启超作为“思想界的陈涉”,整合了传统与西学的思想资源,吸收了“群己”观念新内涵后,将传统的“群己之辩”发展为一种有着群己调和基调的“新整体主义”。这种“新整体主义”在实现“群”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对“己”的追求,最终目的是通过对“群”的实现而达到自我的实现。这种群己观念的重构对现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