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感物说”与文学地理学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寇鹏程[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2期147-148,共2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中国早期“感物说”注重的是所感地方的政教风化,“感物说”的感官性色彩由于“感”的原因当然是存在的,但不是很浓厚,“感物说”理性化、政治化色彩明显。“感于物而动”确实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理论之一,但应该看到,魏晋以前“感”的主要对象是当时的国家政治教化,写作动因主要是政治性的。东汉的班固之所以要写《两都赋》就主要是政治动因而不是“感”的结果,因为当时一些人还对迁都洛阳耿耿于怀,还不停称赞长安而贬低新首都洛阳,因此班固要写《两都赋》为洛阳辩护。

关 键 词:感物说 《两都赋》 文学地理学 政治教化 文学理论 政治动因 迁都洛阳 感官性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