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国壮[1]
出 处:《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3期161-174,共14页Social Science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AZS01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SWU1909211、SWU1709122)。
摘 要:明末至清中期是中国糖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革时期,可以称之为"明清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化":甘蔗从名贵植物发展到普通经济作物,甘蔗种植呈专业化发展趋势;(二)"扁平化":手工制糖经验得到系统总结,制糖技术达到了发展峰值,并日益"程式化""去技能化";(三)"庶民化":糖品消费呈大扩张趋势,日常生活用糖以及以节令用糖、社交用糖为代表的民俗用糖日渐普遍化,糖品从漫长的稀有品(药品、贡品)、奢侈品时代转入普通生活品、生活必须品时代;(四)"全球化":制糖技术及糖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一时期中国的甘蔗种植、制糖技术、糖品消费和糖品外贸等方面在东亚甚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是当之无愧的东亚糖业大国。与18-19世纪西方甘蔗种植园经济相比,中国糖业经济的这些革命性变革是内生性的,是中国糖业经济自唐宋以来长期积累性发展的结果。中国糖业经济发展的"明清变革",上承宋元的中国制糖业初始探索,下启近代中国糖业经济的规模发展,聚焦于此,能为分析、理解1800年前后中国与西方分流的论争提供新的案例与探讨思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