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塔里木[1] 余顺顺 Zhao Ta-li-mu;Yu Shun-shun
机构地区:[1]中国音乐学院 [2]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
出 处:《中国音乐》2020年第3期66-75,共10页Chinese Music
摘 要:苗族同胞说,"哪里有芦笙,哪里就有苗族"。在农闲、恋爱互动、丧祭仪式等场合,芦笙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器物。"芦笙说话"机制得以运行,是由于特殊的习得机制赋予了芦笙曲可被解读的语义现象。在习得机制中,生成芦笙歌的重要材料基础为具有音高变化与节奏律动的拟声词和实意词,又因其中字与词带有天然的音乐要素而能够演化为可歌唱的芦笙歌,最后,将歌的旋律在芦笙上吹奏出来,从而完成了一次"芦笙说话"机制的运行。该机制的文化支撑与传统的无文字社会有密切关联,此外,方言亦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