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战争”视野与“战败体验”的文学史、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10

The Cross-war Persp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Defeat Experience”in Literary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升远[1,2] Wang Shengyuan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200433 [2]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90-99,共10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战后日本文学界的战争责任论争及其思想史位相”(项目编号:18AWW0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战争、战败作为一种堪称“反应装置”的特殊历史空间,为我们提供了验视日本文学家精神质地、考察日本文学根本属性的极端语境。对昭和初期和战后初期日本文学史的价值判定应警惕单一的审美尺度,兼治“去神化”之后、形而下层面的“人”的问题和江湖问题,以“江湖文学史”的观念,在思考文学、思想文本中的战争问题、战败问题时,过于强调1945年8月15日的断代价值则有凸显政治、军事、民族尊严意义上的胜败结果之虞,却易使战争亲历者和后来者们淡忘了战争在个体生命层面上带来的“痛与苦”,在某些国内、国际情势的综合刺激下易催生出修宪冲动,甚至转化为因败而战的新事态;唯有以“跨战争”视野,对“战败体验”文本给予充分的重视、呈现和论述,让人们记住因战而败的历史真实,才能在其心中夯实好战必亡的认知基础,培养出捍卫和平主义的坚定信念。“战败体验”所提供的“实感”为战后文学与思想提供了必要的“主体性”精神。在1970年代日本美化侵略战争历史的潮流之中,一些有良知的知识人以其个人的战争体验和战败体验来回应美化侵略历史、玄虚饶舌的诡辩,以个人“体验”拯救了日渐危急的战争叙事。而如何以更为开放的心态、带着“活的历史学”感觉给予“不可靠”的情感以必要的尊重,并将其有效地历史化,则是今后处理“战败体验”相关文学文本、思想文本须注意的问题。

关 键 词:“跨战争”视野 战败体验 日本文学史 日本思想史 

分 类 号:I109[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