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尚文华[1] SHANG Wenhua
机构地区:[1]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3期13-22,共10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天主实义》中的逻辑与儒学天命观新解研究”(项目号19CZX029)阶段性成果。
摘 要:慎独是面对自己时的一种“毋自欺”状态,但学界对于“自欺”时的种种生存状态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通过对“小人”和“常人”,以及受观念和情感引导的诸种生存状态的分析,本文认为,真正的“毋自欺”需要引入对天命之性的分析。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朱熹和王阳明在本体论上分析慎独与天命之关系的不足前者是支离的,后者则遗忘了生存本身而可能进入更深的自欺状态。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一个在天命意识中解释慎独的新视角。这些分析显示,只有在与天命之性同在的状态下,才可能是毋自欺的;而传统的工夫论和本体论视角无以揭示真实的毋自欺状态,我们需要重新唤起在“敬”中的天命意识;这也是传统儒学能够与西学对话的关键之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