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夏玉溪
机构地区:[1]江南大学汉语言文学院
出 处:《文学教育》2020年第17期14-15,共2页Literature Education
摘 要:《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生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大多数观点认为《呼兰河传》是萧红与鲁迅站在同一地平线上对国民性的批评,但萧红的批判与鲁迅是有所不同的.借鲁迅的《呐喊》与《呼兰河传》中相似的部分进行比较,笔者意在挖掘了《呼兰河传》中展现出的与《呐喊》不同的批判精神存在.《呼兰河传》不仅仅停留在批判国民性上的,它更是一本萧红在离别世界之前给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了重构,寄托了萧红的自由、坚韧与爱的小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